电影角色“谈心”:对话疗的“爱恨交织”

电影角色“谈心”:对话疗的“爱恨交织”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当电影变成"话疗":我们到底在银幕前期待什么?

最近总听人吐槽,说现在的电影怎么动不动就靠"话疗"解决问题。所谓"话疗",说白了就是角色们你一言我一语,靠着大段对白就把矛盾给化解了。这让我想起去年看《奥本海默》时,诺兰硬是让基里安·墨菲在听证会上用三页纸的独白把核物理学家内心的挣扎全倒了出来。当时我就想,这要换成是漫威电影,估计钢铁侠早就一个掌心炮把听证会现场轰成渣了。
电影角色“谈心”:对话疗的“爱恨交织”
但话说回来,"话疗"要真能疗到观众心里去,那也得讲究个章法。首先得看这话是对谁说的,《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在屋顶上跟狱警聊税务那段为啥经典?因为他是在跟压迫者谈条件,不是跟好哥们儿吐苦水。再就是台词本身得够劲儿,《让子弹飞》里"站着把钱挣了"六个字,比现在某些电影半小时的废话都有分量。当然还得看谁来说,同样的台词让梁朝伟念和让小鲜肉念,效果能一样吗?《无间道》里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换个人说可能就是大型尴尬现场。
电影角色“谈心”:对话疗的“爱恨交织”
现在的观众也挺分裂的。一方面嫌电影太啰嗦,一方面又等着截图发朋友圈的金句。导演们更纠结,既想用台词传递深刻思想,又怕被说教条主义。这就跟谈恋爱似的,说多了嫌你烦,不说又嫌你冷漠。去年《奥本海默》和《芭比》同一天上映特别有意思,一个靠密集对话撑完全场,一个用粉红色泡泡包裹女性主义议题,结果观众两个都买账——关键还是得看话说到没说到心坎里。
电影角色“谈心”:对话疗的“爱恨交织”
所以下次再看到电影里角色们开始长篇大论时,先别急着吐槽。不妨想想《死亡诗社》里罗宾·威廉姆斯站在课桌上说的:"诗歌、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有时候,恰恰是这些看似多余的"话疗",让我们在走出影院后,还能在某个深夜突然想起那句台词,然后整颗心为之一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nwei.yingshibaike.com/index.php/21189.html
《六姊妹》研讨:刘钧颖儿、曹斐然畅谈心得
« 上一篇 03-27
8.4高分!这部口碑佳作,能否成为黑马?
下一篇 »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