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术闪耀北京电影节,《北京雨燕》陆蓉之开幕惊艳

AI艺术闪耀北京电影节,《北京雨燕》陆蓉之开幕惊艳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当AI遇上雨燕:北京电影节开幕式上那场令人屏息的科技艺术秀

"快看!那些银色的雨燕飞起来了!"开幕式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数百只机械雨燕突然从舞台两侧腾空而起,在中央舞台上方交织成流动的银色漩涡。这不是魔术,而是75岁的艺术家陆蓉之带着她的AI伙伴,为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献上的开幕大秀《北京雨燕》。
AI艺术闪耀北京电影节,《北京雨燕》陆蓉之开幕惊艳
灯光暗下来的瞬间,整个开幕式现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鸟巢。12组直径超过3米的环形轨道从舞台顶部缓缓降下,每只"雨燕"实际上都是由精密算法控制的动态飞行器,翅膀能像真鸟一样独立摆动。最绝的是它们飞行时带起的风声,居然和北京胡同里真实的雨燕鸣叫混在一起,分不清哪些是录音哪些是现场效果。
"你们注意看,这些飞行轨迹可不是提前编好的程序。"陆蓉之后来在采访中揭秘,"AI系统实时分析着舞蹈演员的动作,雨燕群会像真的鸟群那样自主避让、聚散。有时候连我都猜不到它们下一秒要飞到哪里去。"确实,当领舞演员突然来个后空翻时,原本密集的"鸟群"刷地散开又重组,引得观众席一片惊呼。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中场时分,所有雨燕突然齐刷刷转向观众席,翅膀折射出的光斑在座位上流动,就像真的有一群雨燕从大家头顶掠过。坐在我前排的小姑娘下意识伸手去够,她妈妈笑着说:"小心别被"电子鸟屎"砸到。"全场都乐了,这种互动感在传统艺术展演里真不多见。
陆蓉之聊起创作初衷时眼睛发亮:"北京雨燕这鸟儿特别神,每年4月准时来,8月准时走,比咱们上班打卡都准。它们把巢筑在古建筑屋檐下,现代高楼也照住不误。"她让AI学习了近千小时的真实雨燕飞行录像,"我要的不是完美的几何图形,就是那种有点笨拙的生命感。有时候AI生成的方案太规整,我就故意把参数调乱点。"
技术团队的小伙子偷偷告诉我,最难的不是让机器飞起来,而是让它们"飞得好看"。光是为了模拟雨燕急转弯时翅膀那一下抖动,算法就迭代了七十多版。有次测试时系统崩溃,几百只"雨燕"像下饺子似的往下掉,把舞蹈演员吓得够呛。
业内人看得更门道。中传的数字艺术系主任一直在拍大腿:"这个实时渲染系统了不得!你们看雨燕翅膀上的光效,会根据现场音乐频率变化,这得是多大的算力支撑。"确实,当交响乐奏到高潮处,所有"雨燕"突然变成半透明,投影出北京中轴线的影像,那一刻真分不清是科技还是魔法。
散场时听见两个老外讨论:"这比冬奥会那个AI黄河水立体投影还猛,中国人玩科技艺术真是越来越溜了。"想想也是,从奥运火炬到电影节雨燕,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似乎总能用最潮的科技讲最古老的故事。就像陆蓉之说的:"AI再聪明也是工具,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装着怎样的天空。"那些在会场盘旋的电子雨燕,或许正是未来艺术的模样——既认得清回家的路,也敢往陌生的天空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nwei.yingshibaike.com/index.php/21790.html
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上一篇 05-15
《冒险小子奇遇记》5月31日上映
下一篇 »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