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艺术展揭幕 呈现原画与手办珍品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杭州看《黑神话:悟空》艺术展,我发现了游戏背后的秘密
前几天跑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看了个展,叫"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说实话,刚进门就被震住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游戏周边展,是国内重点美术馆头一回给一个游戏办这么大阵仗的个展。
转过拐角差点撞上个等身高的"寅虎"雕塑,金属铠甲上的虎头浮雕在射灯下闪着冷光。展区摆了二百多件实体玩意儿,有个玻璃柜专门展示游戏里各路神仙的法器,雷公的锤子凿子居然是照着山西永乐宫的壁画1:1复刻的。最绝的是"百眼魔君"手办,透明树脂做的上千只眼睛能随着光线变色,我蹲那研究了半天也没搞明白怎么实现的。
二楼突然画风一变,敦煌研究院借来的《玄奘取经图》壁画残片就挂在正中央,旁边对比放着游戏里"小西天"场景的设计图——那些飘在空中的经幡和破败的寺庙屋檐,分明就是照着壁画里的建筑结构画的。转角处堆着七八个展柜,从民国时期的小人书到日本浮世绘版的《西游记》,甚至还有套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的《金猴降妖》赛璐璐片,解说员说游戏里"赤尻马猴"的火焰特效就是参考了这个老动画。
我在"黄风怪"的3D模型前蹲了半小时,这玩意儿居然能拆成两百多个零件。旁边有对父子在争论妖怪背后的经幡图案,小孩坚持说游戏里是六条飘带,爸爸掏出手机对比游戏截图才发现真是八条——原来展品把游戏里看不清的细节都放大做出来了。有个戴耳机的姑娘站在"蜘蛛精"原画前临摹,我凑近发现她本子上写着"盘丝洞地板纹样参考了唐代铜镜"。
最热闹的是互动区,十几个年轻人围着台机器在玩未公开的BOSS战demo。有个穿汉服的妹子操纵"如意金箍棒"连招时,武器突然变成了敦煌飞天同款飘带,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埋藏的彩蛋,要特定连击才能触发。墙上的留言板贴满了便签,有张写着"终于明白为什么石猿出生时要朝东西南北各拜四拜",后来我在明代《西游记》刻本里还真找到了这个细节。
逛到闭馆才发觉腿都站麻了,但脑子里全是游戏里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文化密码。出门时听见保安大叔在吐槽:"这些年轻人看个妖怪模型比看真迹还认真。"我心想,或许这就是老故事遇上新载体的魔力——当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变成游戏里的技能特效,当古籍里的只言片语长出血肉,那些被香火熏了五百年的西游故事,突然就活在了我们的显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