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声优助阵,新片《XXX》为何频登热搜?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当摇滚乐撞上工笔画:一群艺术青年的1994年
1994年的南京艺术学院,空气中飘着松节油和电吉他的味道。张晓军盯着画室里那幅未完成的工笔花鸟,脑子里却回放着昨晚在摇滚现场看到的场景——有人把马桶搬进了美术馆,管那叫"装置艺术"。他手里的毛笔悬在半空,墨汁滴在宣纸上晕开一片。"到底什么才是艺术?"这个问题像根刺一样扎在他心里。
1994年是个特别的年份。那时候崔健的《红旗下的蛋》刚发行没多久,北京的胡同里到处能听到破吉他声。美术学院里,有人还在临摹《清明上河图》,有人已经开始往画布上泼油漆了。电影里张晓军那个"搬马桶"的困惑可不是编的——那年头确实有艺术家这么干,把整个美术界气得跳脚。
黄渤在录音棚里较劲的样子特别有意思。有场戏他总觉得情绪不对,来来回回录了十几遍,最后蹲在墙角琢磨了半天,突然蹦起来说"我知道了!这时候角色应该是在憋着笑!"。白客就更神了,他配的那个总爱穿喇叭裤的林卫国,第一句台词出来,导演就直接拍板"就是他了"。
看电影的时候你得有点耐心。开头半小时可能觉得节奏慢,但慢慢就能闻到画室里颜料的味道,听到宿舍楼下的吉他声。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有场戏是张晓军蹲在厕所抽烟,墙上爬过一只蟑螂,影子被灯光拉得老长。这种日常里的艺术感,正是刘健想说的"艺术不在美术馆里,而在生活里"。
这片子去年在柏林电影节亮相的时候,老外们都看傻了。他们可能没想到中国动画还能这么玩——既不是神话传说,也不是功夫熊猫,就是一群普通艺术生的日常。走红毯那天,周冬雨穿了件特别90年代的牛仔外套,恍惚间还以为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银幕上闪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有画了一半的素描,有演出后凌乱的舞台,有毕业时扔向空中的帽子。坐在我前排的几个中年人悄悄抹眼泪,而几个年轻观众在讨论要不要去学个乐器。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的魅力,它让不同年代的人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