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非法集资:电影行业宣传周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好的,我明白了。那我就以最近刚看完的《奥本海默》为例,试着写一篇更自然流畅的影评。我会注意避免那些套路化的总结,多聊聊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
说实话,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完全没想到诺兰会这样拍一部传记片。三个小时的黑白与彩色画面交织,那些法庭听证会的场景和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不断闪回,看得人头皮发麻。基里安·墨菲那双蓝眼睛简直绝了,当他在听到广岛消息后对着欢呼的人群强颜欢笑时,眼里的痛苦都快溢出银幕了。
但更让人睡不着觉的是后面的听证会戏码。小罗伯特·唐尼演的施特劳斯太阴险了,每次他推眼镜的动作都让我起鸡皮疙瘩。奥本海默被迫像罪犯一样接受盘问,那些关于他左倾立场的刁难,还有对他私生活的羞辱性提问,比任何动作戏都紧张。特别是当安全委员会问他"为什么反对继续研发氢弹"时,他回答"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能造出更可怕的东西",整个影厅安静得能听见爆米花纸袋的摩擦声。
艾米莉·布朗特演的基蒂绝对是惊喜。这个整天醉醺醺的植物学家妻子,在听证会上突然清醒过来暴击对手的那段,全场观众都在小声叫好。她甩出那句"你们用爱国当遮羞布的样子真恶心"时,我旁边的大叔狠狠拍了下扶手。
不过看完之后我和朋友争论最凶的,是电影里反复出现的马蹄铁碰撞声。有人觉得象征原子对撞,我觉得更像命运齿轮转动的声音。诺兰这次玩时间线比《信条》克制多了,但那些突然插入的幻象——比如奥本海默演讲时脚下蔓延的火焰,还有他想象中核爆冲击波摧毁观众席的画面——后劲比喝了烈酒还大。
散场时听到有观众抱怨"怎么全是对话戏",但我觉得正是这些唇枪舌战道出了最残酷的真相: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是人心。当奥本海默对爱因斯坦说"我们确实毁灭了世界"时,湖边那群惊飞的野鸭比任何特效都震撼。建议看之前补点曼哈顿计划的背景知识,不然可能会错过很多细节,比如波尔出现时为什么要带着那个破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