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故事》“牛大姐”童正维逝世,88岁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那个总爱说"我代表组织"的牛大姐,真的走了
"我代表组织跟你谈谈!"——听到这句台词,相信很多人眼前立刻会浮现出那个戴着老式眼镜,梳着整齐短发,总是一本正经的中年妇女形象。她就是童正维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塑造的经典角色"牛大姐"。4月14日晚上,这位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老演员因心脏衰竭安详离世,享年88岁。当时家人都在身边,算是圆满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其实童正维的戏路远不止于此。2002年她在《摩登家庭》里演肖老太,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个时髦的老太太烫着卷发,穿着花裙子,为了学电脑闹出不少笑话。有一场戏她戴着老花镜研究鼠标,结果把电话听筒当鼠标拿起来晃悠,把全家人都逗乐了。这种喜剧天赋,在她晚年作品《新编辑部的故事》里也有体现。虽然还是演牛大姐,但多了几分慈祥,会偷偷给年轻编辑们带自己腌的咸菜。
很多人不知道,童正维最早是话剧演员出身。2005年拍《大宋提刑官》时,她已经70多岁了,演一个含冤入狱的老妇人。有场戏需要她跪在雪地里申冤,导演说可以用替身,她非要自己来。拍完站起来时腿都冻麻了,还笑着说:"这算什么,我们当年下乡演出,零下十几度照样演。"这种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精神,现在想想真让人佩服。
在2004年电影《花儿怒放》里,她演一个山区小学的退休教师。有场暴雨中护送学生回家的戏,她坚持不用雨伞,说"农村老师哪那么讲究"。结果拍完就发高烧,把剧组人员都吓坏了。后来影片上映时,这个满身泥水、紧紧护着书包的老教师形象,看哭了不少观众。
记得前几年有记者去采访她,问怎么看待自己演了一辈子配角。老太太特别豁达:"主角配角都是角儿啊!就像做菜,没有葱姜蒜,再好的肉也不香。"这话现在想来,真是道出了表演的真谛。她就像老北京炸酱面里的那勺黄酱,看着不起眼,少了它还真不是那个味儿。
最后一次在电视上见到童正维,是某台重播《编辑部的故事》。画质都泛黄了,可牛大姐推着自行车进大院的那股神气劲儿,隔着岁月依然鲜活。当时就想,这些老演员啊,演的都是生活里最普通的模样,可偏偏让人记了这么多年。现在她走了,但那些鲜活的角色永远定格在胶片里——还是熟悉的短发,还是那副较真的表情,还是开口就来的"我代表组织"。
说来也怪,明明没真正见过面,可听到她去世的消息,心里头还是咯噔一下。可能这就是好演员的魅力吧,演着演着,就成了观众心里的老街坊。晚上回家准备把《编辑部的故事》翻出来再看看,就当是送送这位老朋友。毕竟在那个物质不富裕的年代,是她和那些老戏骨们,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给我们带来了最简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