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120年:光明崛起》特别策划

《中国电影120年:光明崛起》特别策划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光影里的中国:1949-2000年银幕上的时代印记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上甘岭》时,那个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分苹果的场景让我哭得稀里哗啦。那时候不懂什么电影艺术,只觉得那些战士真了不起。后来才知道,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沙蒙导演光是主题曲就改了二十多遍,最后才定下那首传唱至今的《我的祖国》。这种较真劲儿,在当时的电影人身上特别常见。
《中国电影120年:光明崛起》特别策划
到了七十年代末,电影突然变得不一样了。1979年《小花》上映时,我爸妈那辈年轻人简直疯了——原来战争片还能这么拍!没有大炮机枪,就是兄妹俩找来找去的故事,配上李谷一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柔软得不像话。隔年《庐山恋》更绝,张瑜那个突如其来的吻,把多少观众看得面红耳赤。我小姨说她当年连看七遍,笔记本上抄满了里面的英文台词。现在想想,这些片子哪是在谈恋爱啊,分明是借着男女主角的嘴,替全国人民说出"我们要换个活法"。
《中国电影120年:光明崛起》特别策划
要说最带劲的,还得数"第五代"那帮人。张艺谋拍《红高粱》时,愣是让巩俐和姜文在高粱地里滚出条路来,银幕上那一片血红看得人头皮发麻。这片子在柏林拿金熊奖那天,我叔他们电影学院的师生在食堂开了香槟——中国电影终于让老外看懂了!陈凯歌的《黄土地》更绝,全片没几个台词,就靠那片黄土地说话。有个镜头我记到现在:祈雨的人群像蚂蚁一样跪满山坡,镜头慢慢拉远,黄土高原沉默地看着这群人。
《中国电影120年:光明崛起》特别策划
现在回头看看这些老片子,画质是糊的,特效是假的,可那份认真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摸到。现在的导演动不动就说"市场""流量",那时候的创作者就认一个死理:得对得起买票的观众。也许正是这份笨拙的真诚,让这些老电影在数字时代依然闪着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nwei.yingshibaike.com/index.php/23023.html
北影节评委倪妮:携两部作品,自信满满!
« 上一篇 08-06
《亲爱的陌生人》海报亮相:西岛秀俊与桂纶镁演绎夫妻
下一篇 »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