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的爱》原声版百度云高清版迅雷资源下载「BD1080P/3.2G-MKV」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不说话的爱》里那个不会说话的小女孩,站在幼儿园门口死死拽着妈妈衣角的样子,让我想起楼下理发店老板娘的女儿。那孩子也是听障,每次有客人进门,她就缩在收银台后面,把脸埋进记账本里。电影里的小女孩木木也是这样,她听得见却不肯开口说话,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她习惯了用手语比划的世界。
导演沙漠为了拍这个片子,整整三年都在跟聋哑家庭泡在一起。有场戏是张艺兴演的父亲在工地被拖欠工资,他打手语讨薪的样子特别真实——手指关节发红,手背青筋暴起,比划的幅度越来越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剧组在聋哑学校观察到的真实场景,那些家长跟校方理论时,手语会不自觉地变得又急又重。
张艺兴演这个聋人父亲挺让人意外的。他以前那些唱跳偶像的形象太鲜明了,但这次他演小马这个角色,连掏手机扫码付款都演得特别生活化——先用食指关节敲两下屏幕确认亮度,再凑近看数字键盘。有场吃面的戏,他听见女儿摔跤的动静不是立刻转头,而是先放下筷子,这个细节是跟聋人学的,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确实不一样。
中国文联的宋主任说这片子"有温度",我觉得温度就藏在那些生活褶皱里。比如木木妈妈给女儿扎头发,会用牙齿咬着发绳,空出两只手来梳理;再比如全家去海边玩,父母看着女儿在沙滩上写字,他们虽然听不见浪声,但会跟着女儿写字的节奏点头。这些都不是编剧瞎编的,全是剧组在聋哑人协会采风时记下来的真实片段。
记得有次剧组在菜市场拍夜戏,演配角的聋人阿姨突然比划说这场戏不对。原来聋人买鱼从来不会像剧本里写的那样敲玻璃缸,他们会直接把写好的纸条贴在鱼缸上。导演当场就改了剧本,这种较真劲儿让菜市场围观的真聋人都鼓起掌来。
这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把聋人拍成需要同情的对象。小马在工地跟工友打架那场戏,不是因为他被欺负,而是他发现有人偷钢筋。他比划的手语特别有力量:"我看不见声音,但看得见对错。"这句话后来成了好多聋校教室墙上的标语。
木木最后开口说话那段,其实有更深的意思。她说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对着欺负聋童的同学喊"不许笑"。这个设计是编剧跟儿童心理专家反复讨论过的,听障家庭的健听孩子,往往比普通孩子更早学会保护家人。
看完电影我特意去学了几个手语,现在每次去理发店,都会跟那个小女孩比划"漂亮"。她妈妈说她现在敢从收银台后面走出来了,有时候还会对着镜子练习说"欢迎光临"。这大概就是电影里说的"无声的爱的力量",它不需要耳朵听,但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