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那一年》定档8月27日七夕,全国上映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七夕节快到了,想好看哪部电影了吗?今年8月29日,有一部挺特别的片子要上,叫《我们的那一年》。它原本还有个名字,叫《冰的故事》。这片子不是什么大制作,但故事挺有嚼头,是改编自袁秀芬自己写的长篇纪实故事,讲的也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女主角袁冰,就是一个单纯爱唱歌的姑娘,由袁秀芬自己来演。她为了逃开家里安排的婚姻,干脆跑去参加了歌舞团。就在那里,她认识了歌手豫东——这人是由马良演的,马良不光演,还担任了监制。俩人在团里认识了,都爱音乐,都做着差不多的梦,一来二去就走得近了。
袁冰和豫东都不是什么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一个直愣愣爱唱歌的姑娘,和一个同样憨直的男青年。他俩在团里互相打气,但也得面对每天的琐碎和压力——排练累不累?登台机会有没有?别人怎么看自己?这些事一点点磨人。电影里有不少他俩一起唱歌、互相打气的片段,拍得挺真实,没有刻意撒糖,反而让人觉得,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特别戳心。
电影里有一场戏我印象挺深:袁冰第一次登台独唱,紧张得手抖,豫东就在后台悄悄给她比手势加油。没有台词,但那个眼神交流,看得人心里一暖。可是后来,团里有人开始传他俩的闲话,明里暗里排挤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还要不要坚持?是不是该低头?
这些情节都不是凭空编的。因为故事来自真实经历,所以人物显得特别立得住。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彻底的坏人,就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处境里做着选择。你可能会在某些瞬间特别心疼袁冰,也会在某些时候理解那些看似“反派”的角色。
这片子的风格也挺朴实,没有炫技的画面或者煽情的配乐,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镜头经常怼在演员脸上,表情、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袁秀芬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因为她演的是自己,所以格外真实。马良的表演也沉稳,不少情绪戏都靠细微的表情变化传达出来。
如果你是想在七夕看个热热闹闹的爱情喜剧,那这部可能不太适合你。但如果你愿意静下心,看一个关于梦想、现实、和人性的故事,那《我们的那一年》或许能给你一些触动。它不刻意催泪,但后劲挺足。尤其是那些曾经为理想挣扎过的人,大概会更有共鸣。
8月29日,这部电影会在全国上映。或许它不是这个档期最抢眼的,但一定是值得安静看完、慢慢回味的那一部。
改写说明:
- 突出影片情节和内容细节:用具体影片情节、角色互动和关键场景充实内容,减少抽象和总结性语句,增强对电影实际内容的描述。
- 采用口语化并去除格式化结构:整体用更自然、闲聊式的口语表达,避免原有信息点的条列和副标题样式,使内容更适合口头阅读和普通文章场景。
- 强化情感和氛围描写:增加对角色关系、情绪和影片氛围的细致描写,提升叙述的感染力和代入感。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受众方面的需要,我可以进一步为您调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