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有约》与《解放》共赴北大
《佳片有约》与《解放》共赴北大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有一场特别燃的活动,是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电影放映会。这场活动是电影频道《佳片有约》和北京大学一起搞的,主题叫“青春使命·光影传承”,选在了2025年8月27日,正好靠近胜利纪念日,气氛特别到位。
现场放的是苏联老片子《解放》系列的第五部——《最后一击》。这部电影可能现在年轻人不太熟,但在老一辈影迷心里地位很高。它讲的是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反攻柏林那段历史,战争场面拍得特别宏大,不是光有爆炸和枪战那种爽片,而是把战争中的个体命运、人性挣扎和历史沉重感都融进去了。比如电影里有士兵在炮火中冲锋,也有指挥官在战略抉择时的焦虑,甚至还有平民在战争废墟里的无助。这片子不光是打打杀杀,更让人思考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
不光有电影和对谈,中间还插了一段文艺表演。国家一级演员潘军上台唱了苏联老歌《小路》,声音一出来,那种沧桑和深情就把现场好多人给镇住了。接着北大男声合唱团又唱了《在太行山上》,这首歌很多人在课本里都读过,但现场听合唱版真的不一样,气势雄浑又带着点悲壮,特别契合当年的抗战氛围。
整场活动办下来,不光是一次怀旧或者教育,更像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用一部老电影,几首歌,一场对谈,把80年前的历史和现在的年轻人连在了一起。北大办这个活动也不是偶然,西南联大那时候就是抗战中坚持办学的象征,现在用同样的精神底色来做这件事,意义就特别不一样。
- 突出影片内容和现场细节:对电影情节、对谈、表演等环节进行了具体描述和举例,强化了影片和活动本身的叙述。
- 增强现场感和交流氛围:通过对现场反应、互动环节的描写,让内容更有沉浸感和交流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nwei.yingshibaike.com/index.php/2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