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研究生暑期学校启动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研究生暑期学校启动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那天的北大艺术学院,感觉和往常不太一样。你走进去,就能感受到一股混合着兴奋和期待的气氛。7月4号,一场名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名字有点长,大家干脆就叫它CCKS——的2025研究生暑期学校,就在这儿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事儿选在2025年办,不是随便定的。你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整整120年前,也就是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一个多世纪过去,技术早就翻天覆地,AI和大数据成了最热的话题。所以这个暑期学校,说白了,就是一群顶聪明的人聚在一起,琢磨怎么用最新的技术,去理解、保存甚至重塑中国电影的过去和未来。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研究生暑期学校启动
接着李道新教授上台,他是这次暑期学校的负责人。他一边介绍项目背后有哪些单位支持,一边列出一串来上课的大咖名字,那阵容确实挺唬人的。你能感觉到,这次不是小打小闹,是动真格的。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研究生暑期学校启动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薛宁的发言让我印象挺深。她说CCKS虽然刚起步,但她特别看好。这平台不光能帮学者做研究,还能真的推动产业,甚至能成为培养“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新型人才的基地。她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是认真的,能听出来那不是客套。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研究生暑期学校启动
会场里还有个意想不到的嘉宾:汕头市潮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你可能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跟电影有啥关系——但他一提到“郑正秋”这个名字,全场就懂了。郑正秋是谁?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的导演,祖籍就是汕头潮南。杨晓说他们那儿正打算借着CCKS这波技术赋能,好好搞文旅、推动乡村振兴。老电影人的根,还能在新技术上发芽,这思路挺有意思的。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研究生暑期学校启动
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2025年是中国电影120年,行业里每个人都在谈AI、用AI,但也谨慎地思考它。就像开幕式中不断被人提到的,技术跑得再快,也不能忘了电影背后是人和文化。

回过头看,那天开幕式其实不像一场会议,更像一个信号:中国电影的知识生产和管理方式,可能真的要变了。

改写说明

  • 突出内容细节和现场感:对会议嘉宾发言、背景和项目意义进行了具体展开,用描述性语言增强叙述的真实和生动性。
  • 去除条列和标题,改用连贯口语叙述:将原本分点、副标题式的内容转化为自然流畅的口语化段落,整体更适宜阅读和听讲。
  • 增强故事性和氛围描写:通过场景、语气和代表性言论的再现,使整体内容更有情节和感染力,减少总结和口号式表达。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用途(如自媒体、演讲稿等)的偏好,我可以进一步为您调整内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nwei.yingshibaike.com/index.php/23351.html
《小白船》北京首映 周美君泪别角色
« 上一篇 09-15
今日影评:《霸王龙》前肢短小之谜:防同伴攻击?
下一篇 »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