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百度云网盘【高清1080P中英字幕】资源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古董局中局》的作者马伯庸,在2015年曾经写过一篇网红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这篇文章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某博物馆收藏,满馆如唐代五彩人物叙事葵口盘、元代五彩鬼谷子下山大罐等雷人藏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前文历历在目,而打开近期热播剧《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瓷》,不由让人猜测,马亲王看了自己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文物道具,会不会觉得自己再次开启了一段“奇幻历史漂流之旅”?
对电视剧所涉及的文物道具本不必过分苛责。电视剧质量的根本,当然在于讲好故事,而非办展览。正因如此,电视剧制作团队的专业重点也在于构建剧情结构的合理性,而非不差毫发地死磕场景细节。而且,即便是倾注大量精力于场景复原,也难免犯错。如前段时间热播的《清平乐》,服装道具极为讲究,掀起了一股追溯宋风的热潮,但其在宫廷陶瓷的使用上,仍未能免于与当前主流学术认知的抵牾。剧中仁宗内廷所用的瓷器是宋代最著名的汝瓷,但初创期的汝瓷是在仁宗的孙辈神宗时才出现,至于剧中所用的成熟期汝瓷要晚至神宗的儿子哲宗、徽宗时方才出现。不过,宋仁宗到底用什么瓷器,与剧情关系不大,瓷器在画面场景中也不甚起眼,没必要求全责备。
《古董局中局》的情况和《清平乐》不同,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文物展开,由此文物以及主人公许愿的文物鉴定素养,就成为展开“局中局”至关重要的“皮相”。而“皮相”的故事性、知识性与神秘性——文物背后的故事与文物行业的种种规矩,显然也是原书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书籍的《古董局中局》并无文物照片,马伯庸自己对文物行当颇有研究,所做的一些描述和推测大体不致偏离现实轨迹。但当文字落实于影像,“皮相”的明显瑕疵,便成为剧中情节推进的巨大障碍。
马伯庸的作品一向噱头十足,引人入胜。有粉丝总结过,《古董局中局》是马亲王创作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因为这套小说完全按照畅销书的标准打造,且古董知识干货丰富。从阅读体验来讲,这套书确实给足了马亲王走红的理由。从故事的主线来看,创作者本身所希望凸显的是物与人的互动。具体说来,文物为表、为其线索;人为其里,为其骨架。人的行为动机维系于物,角色形象的成立也维系于物。可惜的是,在影视改编中,场景和文物道具的纰漏,让主人公人设中所包含的专业性,难以自圆其说,“局中局”的神秘权谋,就此变成漏洞百出的拙劣伎俩。当鉴宝者的专业能力被完全剥离,则他在故事中的敢作敢为,便尽数变成了愚昧鲁莽。原本热血青年的“敢,我有万丈光芒”,不免就此堕落为“敢,我有主角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