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分,无数人盼它早日定档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像爱电影一样爱健身。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一段属于《灌篮高手》的记忆。
这段记忆掺杂了大量的情感和个人体验,因此,它非常独一无二,且无法替代。
要赢过记忆,当然是困难的。
但,《灌篮高手》却做到了这一点。
《灌篮高手》
影片上映后,在日本引发了观影狂潮,不少观众在影院里流下了热泪,他们回忆的是自己的青春。
该片虽然在国内尚未上映,但却一直热度高居不下,目前在国内评分网站上打分高达9.3分,众多粉丝热切呼唤早日定档。
有日媒评论称,“只有湘北才能打赢湘北”;还有评论表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片是个超级惊喜”。
今天,时光君想来聊聊那些关于《灌篮高手》的记忆,以及这部新电影。
《灌篮高手》的四次高潮
按照年代来划分的话,出版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灌篮高手》,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寿星”了。
但每次,只要它出现,还是会引起很大的轰动。
2004年,《灌篮高手》的单行本突破一亿,和《七龙珠》一起,推动了《少年JUMP》成为同类期刊之首。
《灌篮高手》的第二次高潮,紧贴着出版一亿册之后。为了庆祝这一成就,作者井上雄彦创作了《十日后》。该书尚未出版,就得到了纷至沓来的订单。
而第三次高潮则出现在2013年。当时,动画版以高清重制登陆视频网站,再度引发了点击狂潮。
最后这一次高潮,则是电影版动画的上映。
目前,该片在日本票房数字一路走高,上映两天拿下了近13亿日元的收入,登顶票房榜首,首周末观影人数接近85万。
很多从高三等到“三高”的观众,看完影片,泪洒当场。
对于一代人来说,这是一个终结,也是一个待续。
虽然每一代青少年的喜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永不泯灭的,那就是青春有着共通的梦想与热情。
井上雄彦在23岁时创造的《灌篮高手》,是他自身喜好的写照。
他在高中时,加入了冷门的篮球社,原因无他,只是纯粹的喜爱。这从他在漫画中画满了历代AJ球鞋,就可见一斑。
师承北条司和鸟山明,井上画风写实而又明快,和日本当时的“漫画风格”并不相同。
他参照NBA球员的身体结构,结合亚洲人的身材特点,创造出了“井上式”的人物。
他还有一个创作习惯,每当大赛之前,他都会大量收集NBA的比赛照片,然后用灯箱一帧一帧拓印,再根据剧本完成动作设计和绘制。
在1980年代,正值公牛队的黄金时期,每一次的季后赛,都为井上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至于人们心心念念“湘北称霸全国”的梦想,在井上心中,是不切实际的。
他顶住了东映公司和《JUMP》的压力,让湘北在全国大赛里止步第三轮,漫画完结在高潮里。
一场接一场的鏖战,会降低作品的能量和情感密度。
因此,井上选择用“突然死亡”的方式结束漫画,这有着匠心的考量。
此外,他非常厌恶制片公司胡乱改编原作,也就没将全国大赛的版权卖给东映。
不仅如此,他还在其他漫画里对东映“杀鸡取卵”的做法大加嘲讽。
如果说,樱木、赤木等人是为了实践自己的梦想,而不惜带伤上阵的话;那么井上赌上自己的职业未来,和大公司相抗衡,无疑更具有普世性的浪漫特征。
主角的两次投射
作为动画片的主角,樱木花道的篮球生涯从一个小小的谎言起步。
他本是球的门外汉,因为暗恋,盲打误撞地进入了篮球队。
他的成长贯穿了整个漫画,而其人格魅力的成长过程,肉体与灵魂的交替淬炼,也成为了漫画的主体,唤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尤其是那些与樱木一样,身处一个陌生赛道,并且四顾茫然的年轻人,或许会对樱木的处境,更为感同身受。
但井上始终把樱木塑造成一个天才,是天赋型选手。这与普罗大众的平凡,相去甚远。
虽然人们乐意于看到天才的成长,但未免难以共情。
在电影版中,故事的主角从樱木,转移到了宫城良田的身上。
作为湘北最后一个登场的首发球员,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宫城是湘北首发里最弱的一个,可这位“小个子球员”却是不可替代的。
更何况,他是湘北唯一一个打满所有全场比赛的人。
在与山王工业的一战里,安西教练需要宫城去突破对手的全场紧逼。
这意味着他要面对深津一成、泽北荣治、松本稔这三名顶级后卫的联手绞杀。
然而,正是这位不起眼的英雄,完成了一桩伟业,撕碎了山王工业的防守阵线。
这才给另外四位球员创造出了进攻与得分的机会。
在整个湘北五人当中,宫城良田最接近普通人的,影片以宫城作为主角,无可厚非。
宫城天赋平平、身材矮小,他的成就都是在一次一次的磨练中获得的。
因此,观众对于一个“弱者”的成功,更容易感同身受。
至此,电影版《灌篮高手》的另一层主题“光荣与梦想”,水到渠成地出现在了影片的框架内。
从湘北五虎的“永不放弃”到更大层面上的“光荣与梦想”,成为了人们感喟的源头。
井上的聪慧之处在于,他没有用一个暴虐的载体,来讲述青春期少年的叛逆。
虽然故事中有“不良少年”、“打架斗殴”等等元素,但在篮球运动的感召之下,角色获得了强烈的情感投射,精神上实现了自给自足的平稳和固定。
这样的青春叙事,让读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青春期的航标与灯塔。
如果说,在1990年代,樱木以天才之姿,让英雄主义之火熊熊燃烧,令无数少年竞折腰的话。
那么在动荡的2022年,宫城则以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势,宽慰人们努力、刻苦和坚韧的必要。
从大天才,到小人物,主角的这两次嬗变,实际上是井上目光的两次投射。
30年前,人们呼唤超级英雄力挽狂澜;30年后,人们歌颂小人物在幕后的默默牺牲。
表面上看,这是井上的艺术选择,但同时,这也是社会的变革。
情怀与现实世界
《灌篮高手》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在创作之初,井上就考虑到了故事与现实世界的照拂。
安西教练在故事中反反复复提到的天才球员谷泽龙二,是以日本第一位进入NBA的球员田卧勇太为原型的。
但他在NBA的发展并不顺遂,与之类似的,谷泽同样在 NBA 发展不好。
因此,安西教练告诫流川枫,如果无法证明自己,那就不要去NBA。
井上用国内联赛和NBA这两个符号,展现出了日本社会对于篮球的态度——只要能证明自己,无论在哪里都行。
此外,井上还在视觉符号上,提供了大量基于现实生活的佐证——故事中的建筑、饮食、日本特定文化的展现,都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
因此,现如今谈及《灌篮高手》所发出的感慨,并不完全是少年时代的情怀使然,更多的则是一种文化上的互文与惺惺相惜。
井上并没有用《灌篮高手》进行说教,但他的的确确用一部作品完成了无数青少年的篮球启蒙。
这与《足球小将》、《黑子的篮球》、《网球王子》等等带有科幻性质的体育动画性质不同,因为后者的体育内容,太过于脱离实际。
以反人类、反常识的姿态登陆,能在初期招徕人气;但时间一长,总会令人反感。
读者所期待的,是人物硬核的成长和故事逻辑的合理。
也正是因为如此,《灌篮高手》才有着稳固的粉丝群,哪怕是这一群人已经人到中年,依旧对于《灌篮高手》有着别样的热爱。
这种热爱并不全是情怀使然,更多的还是自身与现实的映照。
在故事中,井上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几乎每个人的家庭与生活——篮球并不是他们的全部和所有。
更为吊诡的是,在这部“热血电影”的故事里,失败总是如影随形。但是众人的斗志,也就蕴藏在失败之中。
基于现实的考量,基于逻辑的创作,制造了情怀,又超越了情怀。
在故事里,每个人,借由自己的过往,找到了重新走上战场的理由。
而在银幕下,每个人,则通过自己的回忆,再度确认了消逝的青春。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都经历了世界的动荡;但无论曾经和未来,人们终将回到“The First Slam Dunk”的初心。
“一旦现在放弃,比赛就结束了”。
这不仅是安西教练对球员的警醒,更是井上想告诉观众的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