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满江红》百度云网盘正版高清「BD1280P/3.9G-MKV中文字幕」下载在线观看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随着影片《满江红》的上映,关于岳飞所写的《满江红》的真实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时至今日,对岳飞所作《满江红》的词作,无论从正确性上,或从真假难辨,均未找到任何直接的佐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去猜测。不但《满江红》词人,就是四大古典小说,甚至《金瓶梅》,对其所作的解释,也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大多都是“围点打援”,以讹传讹,以讹传讹。这种研究,不是毫无意义,而是拓宽了思维,从各个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过,就算要用间接的证据,也要有自己的想法。语料库运用的时代特征,是笔者近几年对《满江红》词作真实性研究的一条途径。近来,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根据历史资料中的旁证,尝试证明岳飞是《满江红》中的词人。
岳飞自己写的诗,就是一个旁证。就像《万历十五年》中的黄仁宇说的那样:“岳飞和关羽不一样,他有一手好字。”经我收集,现存岳飞诗歌约有20多首。在词语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上,与《满江红》中的词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寄东林慧海上人》中的“功勋累累”,《小重山》中的“功勋累累”,就像是《满江红》中的“功勋累累,云和月”。莫等闲,少年白首,空伤悲。”《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是贴切,那就是:“什么时候,我会带着我的精锐,去清河,去洛。”这句话,与“坐在马车上,穿过贺兰山”很是相似。“贺兰山”一词,在《诗经》中,成了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辩驳的重要依据。事实上,很多学者都用了很多例子来证明,所谓的贺兰山,只是一个比喻而已。另外,最近几年在日本出土了一首岳飞的七言诗,“大丈夫欲拯救中国,非破楼兰难还”,也可以作为证明。此处“楼兰”明显为虚指性,亦可反过来证明,同为一位作家之“贺兰山”亦不为实指性。这是作家的风格,也是作家的风格。
第二个侧面的事实是,宋代人,尤其是与岳飞同时期的人,都是惯用的词句,这一点可以和《满江红》中的词句相对照。诸如此类的证据有很多。例如,我于一九八三年将罗大经手札《鹤林玉露》收入囊中,其中有一首《满江红》,是一位住在南朝的僧人晦庵所作,“漫教人,少年白首,枉劳碌。”与那句“莫等闲,少年白首,空伤悲”,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这说明了同一时期人们在语言上的相互影响。朱敦儒与岳飞同时代的《相见欢》一词,亦有相似之处,如:“一日白首,一日无多”。王迈在岳飞之后,写了一首《赠郭五星》,写了一首“白发苍苍少年”。
在岳飞的《满江红》中,除“白发青丝”外,“怒发冲冠”这一词语也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庄子·盗跖》中有一句话,叫“林相如”,后来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林相如手持一块玉石,扶着一根柱子,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唐人在这座墓碑上,描述了一位名叫孟宾的将军,“高举长剑,手持冰枪,怒发飞扬,目眦欲裂,手持弓箭,以力破敌。”岳飞的《满江红》词,在当时看来是很难被人所用,是不是真的。但是,通过查阅资料,我注意到,在宋代,尤其是在岳飞的同代人中,这个比喻被大量使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绍兴九年的《戊子条》中,引用了广州连南富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人人都是义愤填膺,咬牙切齿!”另一份关于岳飞与金朝议和的文件,则是一份关于岳飞的文件,“湖北京西总督,请陛下速速将金朝从战乱中解救出来。想要长期保持对中国的尊敬,这有什么不对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在岳飞去世之后,绍兴三十一年5月的甲寅条中,有一条记录:“天下间,不分尊卑,不分大小,只有智者、愚者、胆小者,每一次提起报仇雪恨,都会露出喜色。如果你自降身份,你会被激怒的。”《宋元学案》中的《龙川学案·龙川门人·县丞喻梅隐先生南强》中,有一段“怒发冲冠”的描述:“同甫冒犯,先生义愤填膺,斥责同甫,说:‘你是无辜的,我是你的学生,我是你的学生,你应该愤怒,因为你是我的学生,所以你应该愤怒,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你的所作所为,已经被人所不齿了!”陈亮出生在岳飞死后数十年的年代。后来,洪迈在《容斋随笔》第五章《虢巨贺兰》中,也提到了这句话:“即使千年之后,人们对它的所作所为,仍然是愤怒的。”南宋后期,周密曾在《澄怀录》中提到钱塘大潮,说:“如勇士之胆裂,英雄之怒。”
辛弃疾有一首《贺新郎》:“今朝万马皆掩,不识沧浪楼阁。”但他记得,灞陵在夜里对他说了一句话。吾辈以诗为乐,当歌为乐。“蝉鸣,夏日绿荫。”一看到这两个字,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那一段:“仰天长啸,豪情万丈。”“莫等闲,少年白首,空伤悲。”
一句话,一句话,虽然存在的时间很长,但是就像是一种矿物,只要被发掘出来,就会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相吻合,从而被人所熟知。“怒发冲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在这个风靡一时的年代,岳飞将这首诗用在这里,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词汇所处的时代烙印,可以作为考察一部著作的年代的一个重要侧面证据。这也是辨别真假的常用手段。要想看穿古代的赝品,常常要找出由于年代差异而无法达到的表现缺陷。这不但能辨别真假,还能验证真假。借助于这一路径,我们可以在与历史情境相吻合的表述中,接近现实,破译出小说与作家的谜团。
特别是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除岳飞的其它诗歌及与其同期人的抒情类似等证据外,还可以从文献中挖掘出其它新的证据。新近所著的《宋史翼校笺》中,《宋史翼》卷32号《马南宝传》一节,有如下记录:
景炎二年十月,端宗自潮州沿海避难,南宝为军中粮草,奉粟千石,赐给军中粮草,端宗嘉许,召其为工部侍郎。时帝舟为袁师所逼,十一月,陈宜中,少傅张世杰,殿前都统苏刘义,奉皇帝之命,入沙卫,暂居于南宝府。南宝为护国公,疲惫不堪,元人不知。过了几天,元军攻入广州,众将领召集了潮居里民数百人,准备迁移。南宝对众将军说:“大功告成,第一件事,就是去见孝恭懿圣。”于是对众将军说:“去黄龙府大醉一场,就是这一趟了。”于是唱起了岳武穆的“相捣良驱”,以示鼓励。慷慨激昂,令人肃然起敬。
此篇中不但有《黄龙宴》借用了岳飞的故事,而且还有《岳武穆》中的《相与良将》一文。“相捣良驱”为“直捣长驱”,在明朝的地方志中也有记载。与唐代的诗歌相比,宋代的诗歌是可以传唱的。“相捣良驱”与“直捣长驱”,都是出自于岳飞之手,很容易让人想到《满江红》之中,那一首“骑着一匹骏马,踏着贺兰山”的歌词。文献中的歌谣,看来就是这个意思。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满江红》一词是岳飞所作。可见,岳飞的诗歌已经在当时流传开来。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更是一种激励人的精神力量。
语料库中所蕴含的时代特征,是不可能作假和更改的。从以上所说的材料来看,这首《满江红》,确实有可能是宋朝的一首诗,这不是明朝人在那个时代,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编造出来的一首诗。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翻阅典籍,寻找符合逻辑的间接证据,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