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亮相上海影市:推电影产业集群与拍摄优惠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莫斯科向中国电影人抛出橄榄枝:45%返利、虚拟影棚和巨型露天片场全开放
"你们知道吗?在莫斯科拍电影,明年开始能拿回将近一半的制作费。"6月21日上海国际影视市场展的俄罗斯展台前,几位中国制片人正围着Mosfilm工作室的3D全息投影啧啧称奇。投影里那个占地320平米的LED虚拟摄影棚,此刻正实时渲染着西伯利亚雪原的场景——而这仅仅是莫斯科电影委员会带给中国同行见面礼的冰山一角。
展台中央那个1:20的Moskino电影工厂模型吸引了不少人弯腰端详。这个由俄罗斯顶尖虚拟制作团队XOVP打造的影棚,去年刚完成中俄合拍片《Red Silk》的太空戏份。其环形LED幕墙能实时生成莫斯科红场到北极极光的任何场景,现场播放的测试片段里,演员在绿幕前行走的影子与虚拟背景的光影完全吻合,连俄罗斯摄影师自己都分不清哪些是实拍。"我们管这叫"骗过导演的眼睛"技术。"XOVP的工程师指着模型里可升降的灯光架解释,"拍《Red Silk》时,中国导演坚持要实景雪地里的反射光效,结果我们用算法模拟得比实景还像。"
高尔基电影制片厂的复兴计划同样令人咋舌。这个曾出品《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老牌片厂,正在把 Soviet时代的道具仓库改造成智能摄影棚群。参观过现场的北电导演系教授透露:"他们连1950年的老式电话机都留着库存,但摄影棚里装的却是比好莱坞还新的虚拟制作系统。"
中俄电影人的合作早已悄悄展开。去年在莫斯科取景的《万里归途》,就启用了当地80%的拍摄团队;而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德沃采沃伊的新作《猎人》也刚在青岛东方影都完成后期。这种你来我往的默契,或许正是莫斯科电影委员会专员叶卡捷琳娜在展台反复强调的:"我们不要一次性合作,要的是像《Red Silk》这样连续三年的联合制片。"
当被问及为何如此青睐中国市场时,福尔辛局长掏出了手机:2023年俄罗斯国产电影票房占比首次突破50%,其中三分之一是在莫斯科电影产业群完成的。"但我们缺少科幻片和古装剧的经验,"他指着展台上《三体》的海报说,"而这两样,恰好是中国最擅长的。"
展会最后一天,几位中国制片人被邀请试戴VR眼镜"云参观"在建的虚拟制作中心。当镜头扫过能模拟24种天气的巨型水槽时,突然有人问:"要是我们明年来拍戏,能优先用这个水池吗?"莫斯科电影委员会副主席的回应引发一阵笑声:"只要带着足够好的剧本,连克里姆林宫的红星都能为你们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