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娘》评剧:戏曲与电影艺术的交融

《庚娘》评剧:戏曲与电影艺术的交融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7月10日,北京举办了一场关于戏曲电影庚娘(评剧)》的专家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众多专家学者与影片主创齐聚一堂,围绕该片的艺术表现、创作理念与文化价值展开深入探讨。影片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篇章,讲述了女主角庚娘在全家遭受迫害后,凭借智慧与勇气完成复仇,最终与丈夫团圆的传奇故事。这一形象塑造了一位嫉恶如仇、刚烈果敢的女性角色,打破了传统戏曲中女性往往被动牺牲的叙事框架,展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当代意识。
影片在艺术创作上体现出明确的理念导向,即“以戏曲演电影,以电影手段再现戏曲故事”。这一理念不仅指导了整体创作方向,更在具体拍摄手法中得到了充分实践。制作团队采用实景与棚拍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了戏曲舞台的美学特征,又通过电影语言的叙事张力拓展了戏剧表现的空间边界。在视听语言的构建上,电影既完整保留了评剧特有的唱腔和程式化表演,又运用了丰富的镜头调度、画面剪辑和音乐音效,增强了情感表现力和戏剧冲击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美术设计方面追求历史真实感,服装、道具和环境布置都体现出明代末年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在虚实之间巧妙融入了戏曲元素,形成“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
《庚娘》评剧:戏曲与电影艺术的交融
影片在主题表达上具有多重内涵。一方面,它深刻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强盗横行的黑暗现实,展现出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反抗,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基调。另一方面,剧情并未停留在悲剧性的宣泄,而是通过庚娘的机智与勇敢,赋予故事一种理想主义的结局——她不仅大仇得报,更与丈夫团圆,摆脱了传统戏曲中“烈女”必死的命运框架。这种叙事处理不仅增强了戏剧的张力,也体现出创作者的当代意识,使得女性主体意识、反抗精神与传统美德得以融合,进一步凸显出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庚娘》评剧:戏曲与电影艺术的交融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一部影片的评价,更着眼于戏曲电影这一类型未来的发展。专家们提出,戏曲电影应当更加注重“角儿”的塑造与表现,既要突出演员的艺术个性,也要通过电影语言实现表演艺术的升华。同时,在叙事节奏、美术设计、音乐配合等方面需进一步探索戏曲与电影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在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之间找到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庚娘》评剧:戏曲与电影艺术的交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anwei.yingshibaike.com/index.php/23457.html
《神奇4侠》首映:佩爹守护孕妈凡妮莎·柯比
« 上一篇 09-20
崔月梅访谈:4年磨一剑,18亿票房团队新作来袭!
下一篇 » 09-20